車內安全氣囊,側氣簾,已經(jīng)成為眾多車型的標準安全配備,為了讓司機、乘客更加安全,汽車生產(chǎn)廠家可謂是各顯神通。
車內人的安全是保證了,可車外的行人呢?今年以來,胡斌飆車傷人案、魏志剛酒后駕車撞人等惡性交通事故頻頻出現(xiàn),“行人保護”,這一對國人來說陌生的詞匯,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近日,被稱作行人保護“中國第一撞”的試驗在天津中國技術研究中心車輛碰撞試驗室舉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檢測所總工程師劉玉光表示,國內行人保護有關標準已經(jīng)進入審批階段,年底可能正式頒布。
穿梭車流間行人“很受傷”
汽車、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本就不寬的馬路上,塞滿了各種車輛,再加上穿梭其間的行人,道路狀況可謂十分復雜。
相較于被鋼筋鐵骨武裝起來的汽車,行人就顯得十分弱勢。在國外,交通事故大多以車碰車事故為主,而國內車撞人的事故卻非常多。有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來,行人每年死亡超過2萬人,約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shù)的26%左右。
一場車禍,就可能毀掉一個家庭的幸福,再加上近期惡性交通事故頻發(fā),社會輿論反響強烈。設立“愛心斑馬線”,嚴查酒后駕車,政府一項項舉措的出臺,讓人行于馬路之上,多了幾分安全感。
改進技術保護行人安全
在政府作為的同時,汽車生產(chǎn)廠家亦有動作。日前,某知名汽車生產(chǎn)廠家,在天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車輛碰撞試驗室舉行了國內首例行人保護碰撞試驗。試驗轎車以40km/h的速度撞擊高仿真度的行人模型,試驗獲得圓滿成功。
據(jù)了解,目前,不少車型都采用碰撞安全相關技術,即通過在碰撞發(fā)生時,對乘員、行人及車輛的沖擊力進行控制,從而達到降低人員所受傷害的目的。
目前國際上用于車輛的行人安全保護裝置主要采用發(fā)動機蓋彈升技術,該技術使發(fā)動機蓋在汽車發(fā)生碰撞時瞬間鼓起,使得車禍發(fā)生時,人體撞在柔性與圓滑的發(fā)動機蓋表面上。除此之外,有的車輛還配備有發(fā)動機罩氣囊,前圍安全氣囊,可避免人體撞擊到汽車的前擋風玻璃上,兩者配合使用可減少最常見的行人傷亡事故。
部分高級轎車,還采取車輛智能安全保障系統(tǒng),對行人采取主動保護,在事故發(fā)生以前就及時通知駕駛員,并可以自動或半自動地進行車輛控制,從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發(fā)生。避免車禍的發(fā)生,將事故的損傷降到最小程度。改進保險杠,也是保護行人的主要方式。通常,保險杠是人車碰撞過程中第一個被碰撞到的汽車零部件,也是造成腿部骨折的主要原因。為獲得對行人保護的功能,新開發(fā)的保險杠大多采用了高密度泡沫材料或新的設計結構,通過泡沫的彈性或結構的變形吸能性,減小撞擊力量,從而有效地保障行人的膝、腿免受嚴重傷害。
行人保護標準有望年內出臺
除了車身安全技術的改進外,出臺有關行人保護的配套法規(guī),也是保護行人安全的重要一環(huán)。
記者了解到,國外許多國家已經(jīng)將行人保護納入法規(guī)。如2003年歐盟頒布了2003/102/EC行人碰撞法規(guī),要求從2005年10月1日起歐盟成員國所有新生產(chǎn)的乘用車都要配備行人保護系統(tǒng)。2009年根據(jù)多年的實際情況,歐洲對行人保護法規(guī)進行了修改和調整,推出了新法規(guī)。日本也于2004年頒布實施了《步行者頭部保護標準》,要求新生產(chǎn)的車必須安裝行人保護裝置。
近幾年來,中國汽車市場迅猛發(fā)展,一舉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銷售市場,中國汽車社會的雛形已經(jīng)顯現(xiàn)??蛇z憾的是,目前行人保護在中國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對行人保護關注甚少,相關的保護標準更是欠缺。
但今年年底,這種狀況有望得到改觀,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檢測所總工程師劉玉光表示,行人保護有關標準已經(jīng)進入審批階段,年底可能正式頒布。
超低能耗省錢高效,福康發(fā)動機是他十幾年的信賴首選
純電工程車 一路暢贏 福田瑞沃大金剛ES3 EV
創(chuàng)造新價值制高點 中集·陜汽“港牽2.0一體化”新品正式上市發(fā)布
升級四大承諾 第7000輛下線北京重卡上市一周年禮遇每一位夢想家
百萬公里無大修 江淮帥鈴值得信賴
16升排量 600馬力 一汽解放鷹途&JH6牽引6SX1-600燃氣車上市
售價35.88萬元起 東風天龍KL龍擎3.0燃氣新品上市
動力澎湃油耗低,每公里節(jié)省3毛錢,歐康動力用實力贏得喬寧信賴
騰躍九州,財富新引擎 東風商用車龍擎3.0燃氣新品即將上市發(fā)布
26國百余名合作伙伴齊聚資陽,共繪現(xiàn)代商用車海外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