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收購齊格勒距今已經有兩年多了,我們現(xiàn)在不妨回顧一下當年那筆收購,當年中集是如何能夠順利收購這家全球排名第五、德國排名第一的消防車企業(yè)的?中集又怎能能夠把這個德國血統(tǒng)的企業(yè)管理得如此融洽的?
當年齊格勒深陷反壟斷調查:
根據了解,當年的齊格勒在經營本身并沒有出現(xiàn)問題。因為齊格勒的消防車附加價值很高,利潤也很高,那么他們?yōu)楹螘恢屑召?其實是因為當年齊格勒深陷反壟斷調查。
2010年,歐盟認為齊格勒和其他幾家企業(yè)聯(lián)合一起形成價格聯(lián)盟,也就是壟斷。因此歐盟要對齊格勒進行800萬歐元的罰款。由于齊格勒是一家家族企業(yè),并沒有上市,所以它的現(xiàn)金流十分有限,當年的他們付不起800萬歐元的罰款,所以政府決定對其接管。政府接管后,就在全球找尋買家,最后被中集看到了這個機會進行了收購。
2013年12月13日,中集正式接管了齊格勒。當天舉行了交接大會,齊格勒600多名員工全部參加。不過就在當天,齊格勒的德方公會就直接向中集提出了他們的擔心。他們擔心中集收購齊格勒會不會只是想把技術拿走?會不會技術拿走后一走了之然后解散公司?
逐步改進 從質疑變成信服:
齊格勒對于收購十分不服氣,因為并不是齊格勒的競爭力不行,只是因為齊格勒陷入了反壟斷的問題,所以他們內心對于中集也心懷疑慮。除了齊格勒普通員工的疑心重重,公司原有的四人高管團隊也滿懷戒備。中集集團派駐德國齊格勒集團董事總經理欒有鈞表示他剛到齊格勒的時候這四名高管甚至一度將其放在很多決策的事情之外,他說:“這個時間很短,大概只有兩個月的時間。”
中集接管齊格勒后,派駐德國的只有兩人,一個負責管理,一個協(xié)調財務。負責管理的就是欒有鈞,他在中集工作了20多年,有著豐富的海外工作經驗。中集接手齊格勒后,很快就意識到齊格勒當時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對生產進行了改造。
齊格勒原來的辦公室都是小隔間,現(xiàn)在他們將辦公室全部打通,這樣就便于溝通。原來在一個部門有事還需要電話或者郵件,現(xiàn)在一轉身就可以溝通。
原來齊格勒的生產模式只是傳統(tǒng)的生產歐式,一臺消防車在一個位置從頭裝到尾。按照這種生產模式,一些稍微復雜一點的消防車的生產周期甚至要達到12個月?,F(xiàn)在中集將生產分解成6個生產工位,流水線安裝,將安裝速度提高,現(xiàn)在從開始到最后生產一臺消防車的周期僅僅需要4~8個星期。其實這樣的改造也一直遭到阻力,將單車作業(yè)變成流水線作業(yè)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很容易接受的概念,但對于運營了100年的德國企業(yè)來和對于已經在該企業(yè)工作了幾十年的員工來說,接受這個改變并不容易。一開始,德國的公會表示原有的習慣沒有什么弊端,不同意改造,最終讓大家接受改變是調整以后工作效率確實大大提升。
原來齊格勒的市場只是德國本土市場,缺乏全球化的視野和管理體系,缺乏現(xiàn)代化的上市公司的管理經驗。在這方面中集將他們的優(yōu)勢跟齊格勒很好地結合了起來,讓齊格勒越來越國際化了。例如,來自土耳其的訂單從原來每年只有幾輛,到2015年土耳其訂單已經達到了50輛,2016年甚至有望增加到100輛,現(xiàn)在齊格勒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17年。
齊格勒越來越國際化
中國團隊的管理被肯定:
齊格勒的銷售總監(jiān)Rene Pol表示:“被中集收購之前,齊格勒是家族企業(yè),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公司,主要面對的市場也是在德國。自從我們被收購后,我們更注重全球的市場。我與之前的齊格勒還是家族企業(yè)的時候做了比較,當時有很多限制,我感覺到很絕望。因為我看到了很多機會,他們只是看到了風險。”
中集對齊格勒的投資已經運行了兩年多,未來中集將派學員到德國學習德國制造的經驗。中集還將整合集團的其他資源,為齊格勒進行原料供應,市場拓展提供更多支持,給齊格勒帶來更多的優(yōu)勢。
齊格勒位于德國金根市,該市的市長表示,在合作開始的時候會對中國企業(yè)的一些懷疑的聲音,質疑他們接管德國公司是否可行,但是齊格勒作為一家德國公司被中國企業(yè)管理達到了完美的工作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