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趙師傅可是半個水滸好漢——山東菏澤人氏。菏澤,乃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號稱“天下之中”。好漢故里出了很多英雄人物,108將幾乎70多人出自菏澤,等時光流轉到他這一代,骨子自帶著股平民英雄的勁頭。別看他今年38歲,跑了二十多年車,說起他與車的故事,用他的話來說,“說實在的,那是相當?shù)亩?,幾天也說不完。”
趙師傅與自己的陜汽康明斯
折戟沉沙大客車
“我們老家魯西南是個窮地方,不是泥瓦匠就是跑運輸?shù)?,要不然水滸好漢能揭竿起義呢。”趙師傅說話很豪爽,有種以苦為樂的精神。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男子漢,上面還有兩個姐姐的趙義民不能享受家里寵溺,他要通過自己雙手勤勞致富,17歲那年,就邁出了家門。
打工中看人家跑運輸挺能賺錢的,就開始學開大車。初生牛犢不怕虎,2001年,自己貸款搞了一輛大客車,跑客車運輸,經營三年后,運營不下去,別說掙錢了,還欠著一屁股外債,大概四五萬元。想起這段糟心經歷,趙義民有些黯然,不過,很快他就陰轉晴了,山東人的豁朗可見一斑。
“咱不能欠別人錢,我得想辦法還外債啊。” 義字當先,就像趙義民的名字一樣,他為了還外債,輾轉到外地打工,后來又南下浙江義烏,不停地給別人開車,把義烏的小商品送出國門,從義烏到新疆伊犁,單程四千多公里,半年之后,家里的牽掛成為他再次回到家鄉(xiāng)的動力。
失敗了就要總結教訓。從運營大客車的失利中,他得到一個結論:不打無準備的仗,不進不熟悉的行業(yè)。給別人開車這么多年,慢慢的,他一點一滴汲取著經驗。
苦盡甘來靠陜康
厚積而薄發(fā),趙義民再次從失敗中走出來,歷時十年時間。2013年,他覺得時機已到,與朋友合伙買了自己的第一輛大卡車——陜汽F3000,開始投身貨物行業(yè)。
這一次再創(chuàng)業(yè),他已經三十四歲,隨著年齡增長和閱歷增加,趙義民摸清楚了貨運行業(yè)的規(guī)則和門路,掌握貨源,維護客戶,也更了解車的性能。在閱車無數(shù)后,他選擇陜汽車,那是“情有獨鐘”的,這份獨有的情說不清道不明,好像又是冥冥之中安排。“我開過其他很多牌子的卡車,就數(shù)陜汽開著順手。”
“陜汽車,性能好,毛病少,油耗低,皮實耐用,抗造。”得出這一評價,那是趙義民用時間和收益換來的。他的陜汽F3000,在將近四年中跑了25萬多公里,沒有出過毛病,這一點對大車司機最可珍貴了,維修費用如果能節(jié)省下來,那是一筆很可觀的錢呢。
趙義民的陜汽X3000
獨立自主新臺階
今年8月,趙義民再次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單干!不再合伙了!中國式合伙人,不是每個人都適應的。“還得是因地因時制宜,根據自己情況而定。”
要買自己單干的車,那肯定是陜汽車了,歷經市場考驗的陜汽康明斯X3000整車各項性能都符合他的要求,特別是發(fā)動機——車的“心臟”,是他最看重的。趙義民開車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動力爆發(fā)力強,起步、爬坡、加速時,瞬間加速更快更靈敏。他的新車才跑四個多月,就跑出五萬多公里,平時都在山東省內跑運輸,為此還雇了一個司機,兩人倒替著開,人歇車不歇,中短途運輸?shù)目煽?、經濟性也都被這臺發(fā)動機承包了。
有了自己的車,看著每個月的收益,對于趙義民來說才是上了一個新臺階。
感激涕零服務站
“車就是自己的家業(yè),一定要養(yǎng)護好。說到保養(yǎng)服務,我一定要感謝陜汽康明斯的一位修理工。”他說,至今還不知道對方的名字。
“說實在的”是趙義民的口頭禪,如此實在的人遇到比他還實在的服務站?那是一場怎樣的體驗。有次趙義民剛出日照市走到613國道上,已經是凌晨兩點了,車突然打不著火了,這把他著急的,也查不出什么毛病來,他只好打400電話,本來就想試著問問,結果不到一個小時,服務站經理帶著修理工來了,兩人在忙活著檢測維修,他在臥鋪困得睡著了,等他一睜眼早上七點了,經理和修理工還在,并且告訴他,已經全部搞定了。趙義敏告訴我們的時候,還特別強調:“說實在的,這不是我夸張,那天的通話記錄還能查到。”
一場凌晨兩點的守候,一個六個小時的服務,讓趙義民感動到今。
陜汽康明斯帶我奔小康
他從菏澤老家而來,青島、義烏、日照,一路漂泊,一路行走,終于今年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趙師傅微信朋友圈曬的正在裝修中房子就是這件大事,兩個孩子也來到這邊讀書了,趙師傅喜上眉梢:“說實在的,我最要感謝陜汽,感謝西康,提前讓我奔了小康。”
趙義民憑借著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真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正如他喜歡的鄭智化《游戲人間》所唱:“也許有一天,你我再相逢,睜開眼睛看清楚,我才是英雄。”
的確,這才是英雄。